河北新闻网

娘娘庄乡大虫峪史话

    在卧龙山脚下座落着两个古老的村庄,上峪村和下峪村。古代统称大虫峪。据遵化县志载:“清代建村,明代此村附近原为空旷荒凉之地,且有虎豹出没。清初,赵氏五户至此立庄,取名大虫峪。清乾隆年间,按地势附以方位分为上下两个大虫峪”。解放后简称上、下峪。

    虽清初赵氏至此立庄,但作为大户大姓的王氏家族,从老人的口碑中得知,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而来。王氏老祖坟,在本乡小厂村的西北方。那里有古松、古柏、古梨树掩映。文化大革命期间,红卫兵破“四旧”平坟时,发现了墓志铭一块。称:“先祖于明朝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至此垦荒定居”。这就证明了人们代代相传的一句老话:“问我祖先来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,祖先故居叫什么,大槐树下老鹳窝”。

    讲到山西移民,人们自然想到了洪洞县大槐树。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,临汾盆地北端,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县城。在洪洞县城北郊贾村西侧有一个庙宇,名曰广济寺,为唐贞观二年所建。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,荫遮数亩的汉槐,这就是所说的大槐树。阳关古道从树荫下通过。戏剧“苏三起解”中的苏三,曾在大槐树下歇脚乘凉。汾河滩的老鹳在大槐树杈上构巢筑窝。年长日久,特别是冬季树叶凋落之时,可见老鹳窝星罗棋布,甚为壮观。

    明初移民时,便在广济寺大槐树下,设局驻员。集中移民,编排队伍,发给“凭照川资”。当时迁民启程时,依依惜别,不忍离去。走了好远还频频回首,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。为此,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惜别家乡的标志。几百年来,传来传去,有的就将老鹳窝误传为村庄了。

    说到移民,是有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。元朝末年,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,农民起义日益频繁,再加上黄、淮河多次决口泛滥,水旱蝗疫、天灾人祸倾时而注,民不聊生。使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中原地区,“道路皆榛塞,人烟断绝”。

    明朝建立后,洪武年间即开始大量移民,生产刚刚恢复,又发生了“靖难之役”。战乱四年,民非杀即逃。以致“靖难兵起,淮以北鞠为茂草”。再次加剧了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荒凉局面。明朝政府为巩固政权,巩固边防,恢复生产,不得不采取以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。一场大规模的移民潮,历时近50年。

    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,山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。首先是中原地区的兵乱和各种灾疫,很少波及山西。晋省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虫灾,风调雨顺,连年丰收。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,经济繁荣,人丁兴旺。再有,邻省难民也流入山西,使山西南部人口稠密。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,而洪洞又是平阳一带人口稠密之县。

    洪洞地处交通要道,北达幽燕,东接齐鲁,南通秦蜀,西临河陇。明时迁民,虽不专迁洪洞人,但把洪洞作为迁民重点,就是很自然的了。广济寺前的汉植大槐树下,就成了移民荟萃,开跋外迁的集中之地。

    大虫峪人既然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,就会有移民者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及故事。大虫峪人大多有背手走路的习惯,其小脚趾甲为复形,把小便称为解手也是因移民故事而来。

    相传,移民时,人们故土难离,留恋家乡,不肯迁移,这时明政府贴出告示,欺骗百姓说:“不愿迁移者,到大槐树下集合,须在三天内赶到。愿迁移者,可在家里等待”。人们听到这个消息,纷纷赶往大槐树下。第三天,大槐树下集中了十几万人。他们拖家带口,熙熙攘攘。暗中祷告上苍,祈求保佑他们平安无事。突然,一大队官兵包围了手无寸铁的百姓。一个官员大声宣布道:“大明皇帝敕命,凡来大槐树下者,一律迁走”。人们都惊呆了,但不久醒过神来,他们受骗了。人们有的哭,有的叫,有的破口大骂,但这都无济于事。接着官兵强迫他们登记,发给凭照。每登记一个,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,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甲上砍一刀作记号,以防止逃跑。这就是移民后裔小脚趾甲是复行趾甲的缘故。另外,官兵为防逃跑,把他们反绑起来,然后用一根绳子连接起来,押解上路。由于手臂长时间被反绑,胳膊逐渐麻木,不久也习惯了。以后移民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。其后裔也就沿袭了这种习惯。

    在押解过程中,由于长途跋涉,路上经常有人要小便。只好向官兵报告:“老爷,请解手,我要小便”。次数多了,这种口头的请求,也就简单化了,只要说声:“老爷,我解手”。就都明白是要小便。此后,“解手”就成了小便的代名词。移民到了新的居住点,到处一片荒野,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,开荒种地。不论干什么,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。为寄托对故乡的苦恋,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和大门口旁,栽种了槐树,以表达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。

    上、下峪解放初期,有古槐数十株之多。有的有几人合抱之围,且已中空。它们诉说着移民村数百年来的沧桑历史。但它们都成了五八年吃食堂的锅底之薪。有史可考的证据证明,大虫峪王氏始祖迁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王家滩。自明永乐二年(1404)迁徙至今604年。

    

相关新闻

参与留言
##rep-begin##
  • ##username##     ##commenttime##
  • ##commentcontent##
##rep-end##
  • 发表留言: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
  • 用户名: 密码 匿名发表
  • 如还没有帐号,请点击 注册,进入注册页面
  • 发表留言
【责任编辑:党培】
  •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  • 法律顾问: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
  • www.hebnews.cn copyright© 2000 - 2012
  • 新闻热线:0311-67562054 广告热线:0311-67562966 新闻投诉:0311-67562994
  • 冀ICP备09047539号-1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312006002
  •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冀)字第101号|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
  •  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